《弗兰肯斯坦》:一场迟到三年的视听盛宴与深度人性探索

日期:2025-11-16 10:03:09 / 人气:8



在电影的世界里,粉丝们的期待有时会跨越漫长的时光。时隔三年,《水形物语》导演吉尔莫·德尔·托罗(昵称“陀螺”)终于带着他的新作与观众见面,这部影片未播先火,凭借顶级的阵容、经典IP的改编背景以及入围威尼斯主竞赛、成为冲奥热门等诸多光环,吸引了无数影迷的目光。

顶级阵容与经典改编,未映先热

这部新作的阵容堪称豪华,汇聚了金球奖影帝奥斯卡·伊萨克、奥斯卡最佳男配克里斯托弗·瓦尔兹,还有被誉为“恐怖片女王”的米娅·高斯等一众实力派演员。他们如同璀璨的星辰,为影片增添了耀眼的光芒。而影片改编自科幻小说鼻祖《弗兰肯斯坦》,这个经典IP本身就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读者基础,每一次改编都备受关注。此次托罗将其搬上大银幕,无疑是一次大胆而又充满挑战的尝试。

导演情怀与精良制作,诚意满满

对于国内观众来说,吉尔莫·德尔·托罗并不陌生。从《潘神的迷宫》到《水形物语》,他的作品总是带有独特的风格,怪物、禁忌之爱、暗黑童话等元素频繁出现。而这些元素的背后,是他对玛丽·雪莱《弗兰肯斯坦》的深深热爱。他曾深情地表示:“我一生都与玛丽·雪莱创造的角色们共同生活。对我来说,它们就像《圣经》一样重要。”这份热爱驱使他筹备这部电影已久,并且倾注了大量的心血。

在网飞1.2亿美元资金的强力支持下,影片在制作上可谓精益求精。从妆造、服装到布景,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,剧照宛如一幅幅复古典雅的油画,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与神秘的世界。尽管科学怪人的故事已经被多次改编,观众们对其也并不陌生,但这部影片无论是在叙事结构还是精神内核上,都被公认为是最贴近原著的一部。

双线叙事,揭开复杂故事真相

影片开场便与原著保持一致,在通往北极冰封海域的探险船上,一艘船被厚重冰层困住,执着的船长渴望抵达北极,却因困境不得不重新规划航线。就在这时,一声巨响打破了寂静的风雪,船员们发现了被冻伤且仅剩一条腿的弗兰肯斯坦,不远处还出现了一个体型庞大、伤痕累累、力大无穷的怪物。弗兰肯斯坦称怪物是他创造的,并希望船员把他交给怪物以获救,这一情节瞬间勾起了观众的好奇心。随后,影片采用双线叙事的手法,分别讲述了弗兰肯斯坦与怪物的故事。

弗兰肯斯坦的故事从他的童年开始。他出生于贵族家庭,生活在庞大的庄园中。父亲是著名外科医生,对他寄予厚望,期望名声能传到下一代,因此对他极为严格,斥责和体罚如家常便饭,这使得他从小就惧怕父亲。而母亲则是他童年的温暖港湾,然而母亲的离世让他怨恨父亲未能挽救母亲,同时也开始思考医学能否对抗死亡,从此他投身于复活、永生之类的科学研究。在一位绝症患者提供资金和实验场地后,他从战死士兵身上收集身体部位,借助雷电力量创造了怪物,但怪物超出了他的掌控。他为不让怪物祸害人间,想放火烧死它,却在最后一刻不忍,冲进去救怪物时被爆破推出摔断腿。

而怪物登上船后,影片切换到它的视角。怪物自被创造出来就被铁链锁在阴冷黑暗的地下,还没学会说话就成了替罪羊,未主动伤人却不断遭打骂虐凌。弗兰肯斯坦与实验资助人争执,资助人意外死亡,怪物被诬陷为凶手,人们因惧怕它的外形,在得知它“杀人”后对其退避三舍,欲斩草除根。怪物逃到村庄遇到善良的盲眼老人并与之成为朋友,然而老人遭狼群袭击丧命,怪物再次被误解为凶手,遭到老人家人追杀枪击。因孤独,怪物请求弗兰肯斯坦再创造一个怪物做朋友,却被拒绝,他还失手杀死了愿意理解它的女孩,最终被弗兰肯斯坦一直追杀到这不毛之地。

深层解读,探寻父子关系与人性弱点

这部电影看似是科学怪人的故事,实则深刻地讲述了父子关系。从弗兰肯斯坦的童年,几乎按图索骥地复演了精神分析模板中的恋母、弑父情节。他对母亲的依恋与对父亲的惧怕形成鲜明对比,母亲的早逝让他直面生命的脆弱,催生了对抗死亡的执念,促使他投身科学研究,而父亲的严厉教育虽塑造了他傲慢冷漠的一面,也为他日后成为自私的科学家埋下伏笔。

影片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象征细节。男主母亲和他成年后心仪的女性由同一演员饰演,暗示了潜在的恋母情结;成年后的弗兰肯斯坦依旧像孩童般喝牛奶,透露出他内心未真正长大,注定无法承担父亲的责任。他制造出怪物后,起初满心欢喜地教怪物说话、走路,但因怪物悟性不高,他逐渐失去耐心,辱骂殴打怪物,最后想毁掉怪物,怪物逃走后在盲眼老人那里感受到温暖,开始成长,而弗兰肯斯坦始终未能面对自己的情感缺失,陷入无尽痛苦。

影片后段,弗兰肯斯坦的弟弟临死前说他才是怪物,点明了故事的本质不是科学家制造怪物,而是怪物被创造后又制造新怪物的故事,指向父权的循环和逃避责任的代价。一个没准备好成为父亲的人,仅凭自我满足创造新生命,却不愿承担责任,将自身的悲剧延续到下一代。

结局转折,人性希望的绽放

原作《弗兰肯斯坦》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暗黑悲剧,弗兰肯斯坦死在北极,怪物也随之自焚,故事在绝望中结束。而托罗的版本为悲剧注入了新的情感可能。影片结尾,病入膏肓的弗兰肯斯坦向怪物坦承自己是失职的父亲,怪物选择原谅,父子达成和解。怪物帮忙将船只推向温暖海域后,迎着北极的晨光迈向属于自己的新生活。

很多人认为这场和解戏是败笔,但在“鱼叔”看来,这一幕恰巧呼应了视障老人给怪物的教诲。老人曾说,他之前犯过错杀过人,所以他一直在赎罪,他告诉怪物,应该先看清伤害的来处与去处,然后试着原谅、试着忘记、试着往前走。怪物或许在那个时刻就理解到,人无完人,人是会变的。它最后执意要和自己的造物主坦面对面,不是为了杀死他,只是想为自己所受的伤害讨要一个回答。弗兰肯斯坦临死前,真正以一个父亲的身份悔过,承认了自己的失职,怪物也选择原谅了他,它学会了原谅,没有在绝望后失去爱的能力,也因此更接近于一个人。

托罗风格延续,反思现实意义

托罗在这部作品里,为原本绝望的悲剧开辟了一个人性与希望的出口。就像拜伦写下的诗句“心会破碎,但破碎后依然跳动”。这种情感处理延续了他一贯的创作逻辑,他的作品总是围绕怪物、死亡、畸形与战争展开,但从没有沉溺于表面的恐怖,而是将其作为温柔和孤独的外壳,一直在黑暗里找寻光明。

《地狱男爵》让一个来自地狱的存在,用幽默、忠诚和人性去对抗命运、守护他人,证明真正的光明来自选择善良而非出身;《潘神的迷宫》通过奥菲利亚与地底怪物的互动,探讨童年的孤独与幻想世界的救赎;《水形物语》中,女孩与“怪物”跨越种族的爱情,则在异化的社会背景下呈现温柔的人性光芒。

哪怕他拍这部人生之作,几乎是命中注定的项目,他无意于延续玛丽·雪莱作品中的悲观态度,也没有重复以往电影更侧重惊悚、科学怪人的奇观元素。相反,他抓住原作对造物者傲慢态度的批判这一角度,把故事的重心放在父子关系与情感成长上,并赋予暗黑故事以坚韧与温暖的情感张力。不仅让这一经典IP重焕光彩,又在今天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下,让我们重新去反思生命和死亡,创造与责任。当我们能创造新的存在,却无法承担相应责任,悲剧就可能在新的形式中重演。真正的“怪物”,从来不是外表可怖的存在,而是那些逃避责任,因为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而将利刃对准他人的人。

作者:天狮娱乐




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天狮娱乐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