泡泡玛特与迪士尼:LABUBU和玲娜贝儿背后IP运营的差异化较量

日期:2025-09-09 19:48:37 / 人气:10



一、LABUBU与玲娜贝儿热度现状对比

上半年潮玩热门IP LABUBU热度似有下滑,泡泡玛特发布LABUBU“心底密码系列”新品,原价1106元一端盒,开售当天在二手平台被炒至2500元后,短短几天就迅速下跌,黄牛以近乎原价抛售都无人问津。而迪士尼的玲娜贝儿虽也曾经历手办周边价格“过山车”,标价139的基本款挂件最高炒到2000余元,如今基础款挂件已回归原价,但在上海迪士尼乐园,每天仍有大批粉丝排队3 - 5个小时,只为和玲娜贝儿互动1分30秒。

二、两家公司运营方式及成为IP帝国的探讨

LABUBU只有背景设定,没有故事内容,其热度能否延续成为问题,这背后反映出泡泡玛特与迪士尼两家公司运营方式的差异。同样靠“运营IP”“粉丝经济”起家,泡泡玛特宣布进军影视圈,用首部动画《LABUBU与朋友们》开启“内容 + IP”转型之路,创始人王宁表示“不做迪士尼,要做世界的泡泡玛特”,既展现了中国品牌的文化自信,也反映出对企业文化积淀欠缺、势能不足的认知。市场对泡泡玛特能否成为中国“迪士尼”的讨论从未停歇。

三、两家公司多维度对比

1. 规模对比
    ◦ 市值:泡泡玛特市值4300亿港币,迪士尼市值超2115亿美元,约为泡泡玛特的4倍。

    ◦ 营收:2025年上半年迪士尼营收超472亿美金,折合人民币约3380亿元,是泡泡玛特的24倍。

    ◦ 利润:迪士尼上半年净赚约611亿人民币,是泡泡玛特的13倍。不过,泡泡玛特利润率更胜一筹,其99块的盲盒成本只需30元,毛利率高达70%,超越GUCCI、YSL等奢侈品。

2. 业务组成对比
    ◦ 泡泡玛特:定位是“潮流文化娱乐公司”,IP大多无故事背景,靠视觉设计和情绪价值驱动消费者买单,面向Z世代和年轻白领。消费场景主要是购买盲盒、手办,在线抽盒,潮玩展览,衍生二手交易换娃、改娃等。潮玩销售占据营收绝对大头,门店零售、线上销售和机器人商店贡献超95%的营收及利润,乐园收入占比不足2%。

    ◦ 迪士尼:定位是“综合性娱乐传媒集团”,旗下IP多来自电影、动画等长篇叙事塑造,目标受众覆盖全年龄段,具有广普适性。消费场景涵盖电影票、流媒体订阅、主题乐园游玩、购买服装、玩具、家居等衍生品。营收分为娱乐、体验和体育业务三个板块,娱乐板块占比最高约45%,体验板块最赚钱,超59%的利润出自该板块。

3. IP生命周期延长策略对比
    ◦ 迪士尼:主题乐园是沉浸式、可体验、可延伸的IP生态系统,对IP生命周期和粉丝经济变现作用无可替代。迪士尼在全球三大洲共有6大度假区12座主题公园,55家度假酒店和俱乐部以及5艘游轮,将物理世界、人文服务和情感叙事融合,为游客打造完整、封闭且充满魔法的世界。在主题乐园投资上十分激进,未来十年将在迪士尼体验板块投资600亿美元用于乐园扩建及游轮业务发展,是过去十年投资总量的两倍,还宣布一系列主题乐园扩建和新增项目计划,2027 - 2031年间游轮队伍将新增4艘至9艘。

    ◦ 泡泡玛特:唯一的主题乐园在北京,与迪士尼乐园相比,在乐园面积、设施可玩性、视觉效果、服务质量等方面都相差甚远,网友评价其乐园体验“缺乏故事背景”“可玩性太低”“无聊”“缺乏性价比”等。泡泡玛特正在另辟蹊径,通过举办线下主题展览、让IP参加时尚走秀、电视节目等方式,增加IP“破圈”可能,加强与粉丝的互动。

四、总结

泡泡玛特和迪士尼代表了不同时代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种成功范式,迪士尼是传统内容产业的集大成者,泡泡玛特是新消费与粉丝经济时代下的创新产物。102年的内容沉淀让迪士尼坐拥庞大的高黏性粉丝群体,而这是刚满15岁的泡泡玛特最为欠缺的,有故事和内容作为支撑,线下乐园才能做大,IP生命周期才能做长。

作者:天狮娱乐




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天狮娱乐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