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校新媒体矩阵,正在沦为负资产
日期:2025-08-09 12:40:18 / 人气:6

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,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传统媒体逐渐式微。高校也紧跟时代步伐,在各个平台开设了越来越多的新媒体矩阵,但这些新媒体账号如今却面临着沦为负资产的困境。
高校新媒体矩阵的发展背景与现状
新媒体时代的变革
2012年前后,随着4G和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普及,网站从电脑网页门户转移到手机APP,形成一个个相对封闭且内容丰富的社区,成为社会新闻热点的诞生地和发酵地。传统媒体因单一、被动、低效而逐渐式微,新媒体蓬勃发展。从“人人网”“QQ空间”到“微博”“微信公众号”,众多平台在流量蓝海中竞争。同时,传统媒体人也发起自我革命,将内容搬到互联网上。
高校新媒体的前身与职能
高校新媒体的前身与校报、校电视台有关,但它不仅承担对内宣传职能,还承担对外宣传职能,是招生宣传册、海报在新时代的平替,学校希望通过新媒体让学生了解并选择自己的学校。
高校新媒体矩阵沦为负资产的原因
分不清内宣和外宣
高校新媒体账号在公共空间常分不清做内宣还是外宣。做外宣应吸引非本校人员对学校产生兴趣并报考,但很多高校账号自说自话,只吸引校友、在校生等基本盘,内容无法破圈,形成信息茧房。若非清华北大等名校,自说自话对路人毫无吸引力,且常发布“赢赢赢”的内容,更难以引起他人关注,实际上是用公共空间进行内宣。
不同自媒体平台同质化内容严重
高校不能把做内宣的内容直接用于做外宣的平台,如在微信看过的内容,没必要在哔哩哔哩、抖音、小红书等平台重复观看。但目前高校新媒体存在将内宣内容直接搬到外宣平台的情况,导致不同平台内容同质化,几乎没有意义。
内容创作能力低下
高校新媒体账号内容创作能力枯竭、水平低下。大学作为知识汇集高地,却在内容创作上不如自媒体。有关知识部分,要么以“保密”为由不做,要么搬出枯燥无聊的网课。大众期待的科普、有趣实验、精彩演讲难见真容,账号只能同步内宣内容、播报领导动向,稍有追求的也只是购买昂贵设备拍摄千篇一律的内容。一些所谓专业团队也只是注重拍摄手法,实际是躺在学校名气上自嗨,难以产出打动人心的内容。
缺乏打动人心的故事
时代背景下,青春感消失,大学校园中高大全的标签和成功故事取代了真实内容。人们处于内卷和存量博弈时代,更倾向于看成功故事;同时,人们难以付出真心,担心被攻击,愿意真挚表达的人减少,导致高校新媒体内容多是安全但无趣的内容。
内容易暴雷
高校新媒体自身生产有价值内容能力不足,常搬运和重复内容。老师审查内容难度大,难以时刻紧跟互联网动态,一旦搬运到奇怪内容不自知,就容易沦为笑话,引发舆情风险。
舆情应对困难
当汹涌舆情到来时,高校新媒体账号处境尴尬。照常更新会被认为对舆论不闻不问;删回复、拉黑会被视为挑衅;第一时间表态又缺乏能力和权力;装死装傻则会遭到网友持续攻击,沦为被攻击的活靶子。
不懂放弃旧平台
新媒体平台变化快,旧平台不断衰落。但高校新媒体不懂得放弃,一些平台粉丝量虽多,但评论和点赞寥寥,却仍不停输出没人在意的内容,只为在核算绩效时让规模数据好看,维持着已失去活力的账号。
高校新媒体矩阵在发展过程中,因分不清宣传定位、内容同质化、创作能力不足、易暴雷、舆情应对难以及不懂得放弃旧平台等问题,逐渐沦为学校的负资产。若不及时改变现状,这些账号将继续浪费资源,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。
作者:天狮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高校新媒体矩阵,正在沦为负资产08-09
- 俄罗斯富豪群体:制裁下的财富分...08-09
- 不追热点的百万 up 主,靠什么火...08-09
- 劳动者 “弃保反悔” 的法律规制...08-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