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笠硬刚黄牛:用空座 “掀桌”,撕开脱口秀市场的灰色面纱

日期:2025-07-10 20:02:22 / 人气:5


7 月 5 日,杨笠上海脱口秀专场的现场座无虚席 —— 不,准确地说,是 “座无黄牛”。第一排最中间的黄金位置空空荡荡,全场上座率不足 50%,但这场看似 “冷清” 的演出,却在三天后凭 “杨笠,脱口秀抵制黄牛第一人” 的话题冲上小红书热搜。当她站在聚光灯下笑着说 “原来最有钱的都没进来” 时,一场针对黄牛的 “掀桌式反击”,已然改写了线下演出市场的潜规则。
强实名 “动真格”:黄牛手里的票,成了砸在手里的烫手山芋
“杨笠不上桌,天理难容。” 演出前,黄牛们还在社交平台上自信加价,220 元的票炒到 800 元,380 元的票喊价 1200 元,甚至有人打包票 “强实名就是摆设,有码就能进”。他们没料到,杨笠工作室这次把 “人、证、码必须一致” 的规则执行到了极致 —— 检票员拿着身份证对照人脸,连性别不符都能精准拦截。
上海白领黄可的经历颇具代表性。她从黄牛手里加价 200 元买了两张票,对方拍着胸脯保证 “没问题”,甚至提供了购票人的身份证照片。可到了现场,工作人员一眼识破 “购票身份证是一男一女,实际是两个女生”,直接将她们拦在门外。排在她前面的情侣,也因同样的原因被拒入场。而白领 Vivian 更惨,黄牛直到演出开始都没给她出具有效演出码,最终只能退掉黄牛票,抢了周日场的二开票。
这场 “硬刚” 的结果立竿见影:大量黄牛票砸在手里,二手平台上的加价票急转直降,380 元的票只敢加 110 元,却依旧无人问津。走进剧场的观众发现,第一排中间的黄金位置几乎空着,全场空座率高达 40%。杨笠在台上的调侃 “原来最有钱的都没进来”,成了对黄牛最辛辣的讽刺。
行业潜规则被打破:脱口秀终于敢对黄牛说 “不”
杨笠的 “掀桌” 之所以引发热议,是因为她撕开了脱口秀行业 “和黄牛暧昧共生” 的遮羞布。这两年脱口秀市场回暖,童漠男、呼兰等演员的专场一票难求,但多数主办方对黄牛 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—— 毕竟黄牛能消化剩余票源,甚至被默认为 “票房热度的晴雨表”。有业内人士透露,部分票务平台本身就是 “黄牛官方”,比如摩天轮上的票几乎全是加价票,形成 “平台 - 黄牛” 的利益链条。
更讽刺的是,此前 “强实名” 常被诟病为 “时尚单品”。周杰伦演唱会、顶流爱豆见面会,都曾因执行不严让黄牛钻空子,甚至出现 “官牛”(主办方与黄牛勾结)的说法。而杨笠的专场证明:只要真执行,黄牛就能被遏制。正如网友感慨:“原来对付黄牛这么简单,只是以前没人愿意做。”
这种 “敢做” 背后,是杨笠团队的魄力。要知道,空座率高意味着直接的票房损失,甚至可能被黑粉嘲讽 “人气下滑”。但他们选择用短期损失换长期规则 ——7 月 6 日,官方不仅允许退票,还二次开票放出前三排位置,让普通观众以原价买到票。这种操作,彻底打破了 “黄牛手里才有好位置” 的垄断。
从 “被迫接受” 到 “主动反抗”:打工人的黄牛困境有了出口
杨笠的行动之所以戳中大众,是因为太多人受够了黄牛的盘剥。医院挂号、热门餐厅排位、迪士尼玩偶、甚至民政局离婚号,黄牛无孔不入。就像黄可最初的想法:“抢不到票第一反应就是找黄牛,好像这成了刚需。” 这种 “被迫接受” 的无奈,在杨笠硬刚成功后,变成了 “原来可以不妥协” 的觉醒。
事件登上热搜后,小红书上满是 “为杨笠鼓掌” 的声音。有人分享自己被黄牛坑的经历:“加价买的票进不去,黄牛还拉黑跑路”;有人呼吁其他演员效仿:“呼兰、徐志胜快学起来”;更有人上升到行业反思:“内娱整顿从脱口秀开始?”
当然,质疑也存在。有人担心黄牛会报复,甚至开玩笑 “黄牛会不会上台打杨笠”,网友的神回复亮了:“那咱姐又能编新段子了,血赚。” 这种轻松的调侃背后,是大众对 “规则战胜潜规则” 的期待。
杨笠用一场空座率 40% 的演出,证明了一件事:对付黄牛,不需要复杂的技术,只需要坚定的态度。当更多主办方愿意像她这样 “掀桌”,或许有一天,“加价买票” 会从打工人的生活中消失。而那个周六晚上,聚光灯下的空座位,比满座更有力量 —— 它们象征着,普通观众终于有机会不用向黄牛低头,堂堂正正走进自己想看的演出。

作者:天狮娱乐




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天狮娱乐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