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年轮》原唱之争:版权迷雾下的音乐情怀保卫战
日期:2025-07-25 16:35:10 / 人气:21

十年前,电视剧《花千骨》的热播让插曲《年轮》红遍大江南北,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经典OST。然而,近日张碧晨工作室的一则声明,却让这首老歌再度成为舆论焦点,引发了关于“原唱定义”的激烈争议。
一、声明引争议:“唯一原唱”说法遭质疑
今日,张碧晨工作室发布声明,强调张碧晨是《年轮》的“唯一原唱”,并提供了国家级版权证明。声明指出,张碧晨的版本于2015年6月15日作为《花千骨》插曲率先发布,而汪苏泷的男声版则于6月30日上线,晚了15天。工作室还强调,剧方仅采用了张碧晨的版本,因此“唯一原唱”的说法站得住脚。
然而,这一声明却意外引发了争议。汪苏泷方并未沉默,7月25日,汪苏泷工作室宣布收回《年轮》所有演唱授权,并确认另一首合作曲《梦幻诛仙》为“双原唱”,暗示《年轮》的版权归属并非如张碧晨方所言那般简单。
二、邮件证据曝光:项目初始规划双版本
更关键的是,汪苏泷的老板李思睿直接晒出十年前的邮件记录,称《年轮》项目初始就规划了男女双版本共存,只是发行时间错开,并意味深长地写道:“《年轮》回家。”这一证据表明,《年轮》并非如张碧晨方所说的是“先发唯一演唱者”,而是从一开始就存在多个演唱版本。
三、争议核心:“原唱”定义模糊
这场争议的核心在于“原唱”的定义。在音乐行业,一首歌存在多个版本并不罕见,尤其是影视OST,常会根据剧情需求推出不同性别的演唱版本。张碧晨方承认《梦幻诛仙》是双原唱,因为立项时已明确是双版本,但坚持《年轮》是“先发唯一演唱者”,似乎试图用“谁先发行”来界定“谁才是原唱”。
然而,业内普遍认为,如果一首歌在创作阶段就规划了多个演唱版本,且版权方认可,那么“原唱”可以是多人。汪苏泷方的邮件证据,恰恰指向这一点——他们并非“后来翻唱”,而是从一开始就拥有演唱权。
四、争议导火索:网红言论引发版权旧账
这场争议的导火索,其实是某网红的言论,导致十年老歌被翻出“版权旧账”。张碧晨工作室在声明中并未点名具体争议,而是以“感谢十年陪伴,好好告别”作为回应,似乎希望平息风波。但汪苏泷方的强硬反应,让事件并未如预期般画上句号。
五、行业反思:版权管理需更清晰规则
这场争论看似是“谁唱了第一版”的技术问题,实则反映了音乐版权管理的模糊地带。许多OST歌曲的版权归属复杂,演唱者、词曲作者、影视制作方之间的权益划分并不透明,导致类似争议频发。
而对粉丝而言,这更是一场“情怀保卫战”。《年轮》作为经典OST,陪伴了许多人的青春,如今却因版权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,难免让人唏嘘。
六、结语:经典作品的商业价值不该被消耗
《年轮》的“原唱之争”,或许短期内难有定论。但这场风波也提醒行业:版权管理需要更清晰的规则,而经典作品的商业价值,不该因争议被消耗。十年过去,听众真正在意的,或许不是“谁先唱”,而是这首歌曾带来的感动,能否不被纷争掩盖。
在这场版权迷雾中,我们期待行业能够建立更完善的规则,让经典作品的音乐情怀得以延续,而不是被无谓的争议所消耗。毕竟,音乐的力量在于它能跨越时间,触动人心,而不是被版权纷争所掩盖。
作者:天狮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北方强降雨“点强、面广”,如何...07-31
- 那间规范缺失的心理咨询室07-31
- 土味短剧怎么成了日本人的 “精神...07-31
- 香飘飘:被现制茶饮改写的生存逻...07-31